最近总刷到有人说现在的年轻人 “眼高手低”:“给份工作就不错了,还挑三拣四?”
这话听着就别扭,要是有份月薪一万的工作,五险一金齐全,朝九晚六不耽误接孩子放学,周末能踏实躺平,一个月顶多加班 15 小时,中午还有 25 块钱餐补,晚上加班到八点再给 25 块,你说年轻人会躲在家里 “躺平” 吗?
可现实是怎样的呢?
不少招聘信息写着 “月薪 3500,面议”,等你跑过去才发现,五险一金得干满一年才给交,甚至有的压根没有。
上班时间早八晚八,说是 “月休四天”,可真到休息那天,微信工作群里的消息能把你手机震没电。每天下班累得像滩泥,回头一算,平均下来每天还得多干俩小时,中午吃饭自己掏钱,加班到半夜连口热乎饭都没人管。
就这条件,还问年轻人 “为啥宁愿待业也不上班”?这不是揣着明白装糊涂吗?
谁不想找份理想工作?
去年某招聘平台统计,超过七成的年轻人把 “五险一金” 列为求职的硬性要求,毕竟谁也不想老了没保障,病了看不起。
朝九晚六、双休这些条件,说白了是想留点时间喘口气,上班时专心干活,下班了能陪家人、学技能,哪怕只是窝在沙发上追两集剧,也是对生活的基本期待。
15 小时的月度加班上限,相当于每周顶多加三四个小时,既能应付突发工作,又不至于把人熬垮。
至于那 25 块的餐补,不多,但透着点人情味,让人觉得 “公司把你当人看”。
现实中的工作有什么坑?
3500 块的月薪,在一线城市连房租都不够,更别说吃饭、交水电费了。
有个刚毕业的小姑娘跟我吐槽,她在一家小公司做行政,月薪 3800,没社保没公积金,每天从早上八点忙到晚上九点,老板还总说 “年轻人多吃苦是福气”。
有次她发烧想请假,老板直接甩来一句 “这点小病就扛不住?现在的年轻人太娇气”。结果干了仨月,她拿着攒下的几千块钱辞职了,“不是不想上班,是这班不如不上,身体熬垮了,钱也没攒下,图啥呢?”
其实年轻人不是怕干活,是怕 “干得不值”。
前阵子看到个数据,现在应届生平均起薪也就 5000 出头,可很多岗位要求 “三年工作经验”“会 N 种技能”,薪资却只够勉强糊口。
有个做设计的朋友算过一笔账:他每天通勤两小时,工作十小时,时薪还不如楼下便利店的收银员。
更让人寒心的是某些公司的 “职场 PUA”,明明是不合理的要求,偏要说成 “锻炼你”;明明是压榨劳动力,非要包装成 “给你成长机会”。
说到底,年轻人对工作的挑剔,本质上是对 “尊严和回报对等” 的追求。
他们不是不愿就业,是不愿在 “用健康换生存” 的选择题里妥协;不是喜欢 “躺平”,是不想在看不到希望的岗位上消耗自己。
那些抱怨年轻人 “不肯吃苦” 的人,不妨想想:三十年前的 “铁饭碗” 虽然工资不高,但有保障、有尊严;现在的某些工作,给的是 “玻璃碗”,看着光鲜,一碰就碎,还得时刻担心被换掉。
要我说,与其指责年轻人 “不想上班”,不如多问问企业能不能拿出点诚意。
五险一金是法定福利,不是施舍;合理的工作时间是效率的保证,不是恩赐;公平的薪资待遇是对劳动的尊重,不是恩惠。
当越来越多的岗位能做到 “付出有回报,休息有保障”,你再看年轻人还愿不愿意 “躺平”?
毕竟,谁不想有份能安身立命、又能留点生活空间的工作呢?
杨方线上配资股票,风琴配资,网络炒股杠杆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