福建省图书馆微信阅读小程序海量资源免费用
康熙帝倚重他,高度评价彼此君臣关系“盖惟朕知尔最悉,亦惟尔知朕最深。”;
从闽南少年到一代名相,他献良策平定海疆、疏治永定、荐才兴学、澄清吏道,却也深陷朋党倾轧与“三案”非议。
李光地,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?
本期活动就为大家推荐导读入选《福建历史文化名人丛书》(第五辑)的由叶茂樟编著的《李光地》,一起走进这位理学名臣的传奇人生。
李光地(1642—1718),字晋卿,号厚庵,别号榕村,泉州安溪人,清代康熙朝名臣、理学家。在平息“三藩之乱”、稳定东南沿海局势、统一台湾过程中做出了重要贡献。他著作丰硕,被康熙赞为“专勤好学,博洽多闻”,雍正称其“一代完人”。
展开剩余80%李光地像
治水患,惠民生
为治理直隶水患,康熙帝任命学识丰富、勤劳任事的李光地为直隶巡抚。李光地不孚圣望,疏治漳河、子牙河、永定河三河,灭蝗种稻,革除“圈地”;又为民请命,蠲免赋税,汰除冗员。为了表彰李光地的治河功绩,康熙帝赐御书“夙志澄清”匾,其方法更被推广至黄河治理。李光地担任直隶巡抚期间,治绩显著,康熙帝赞其“居官甚佳”“体恤微员”。
李光地故居内“夙志澄清”匾额
来源: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
铁腕治贪,澄清吏道
李光地对贪腐与冤案深恶痛绝。他查处了贪污河工钱粮的河道官员、走私食盐的云南布政使,为整饬科场和禁革卖官做了大量的实事;力排众议平反江宁知府陈鹏年、瑶民田舜年等人的冤狱。
李光地还坚决反对“连坐之法”,奏请废除“凌迟”“灭族”等酷刑,挽救了不少人的性命。
大百科全书式的学术思想
李光地从小勤学,至老益笃,“经传之外,凡诸子百家,下及星日、命卜之流,莫不旁涉会通”,“学博而精,以朱子为依归”,是清初著名的理学名臣。同时代的学者尊称其为“安溪先生”或“安溪李相国”。他著述丰富,共43种。倡导“存实心,明实理,行实事”的学术主张,在理学、易学、政治学、科学、宗教学等放面均有独到的见解,可以说是那个时代百科全书式的学者。
李光地《榕村全集》
来源: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
作为一名著名的历史人物,李光地无论生前还是身后,都遭受不少非议,其中,历史学家全祖望所谓的“三案”是李光地饱受争议的根源。叶茂樟在本书中用了一章的篇幅厘清“初年卖友”“中年夺情”“外妇之子来归”三案,并还原历史真相。作者还分析了全祖望对李光地评价有失偏颇的原因在于民族感情:全祖望生活的浙东地区反清延续时间最长,其祖母又是明末抗清志士张煌言的女儿,再加上李光地举荐施琅收复台湾,使得反清复明的希望彻底破灭,全祖望的愤怒只能借诋毁李光地的人格来宣泄。
Hot
吊古寻幽去哪儿?(福建文旅小贴士)
李光地故居
李光地故居位于泉州安溪县湖头镇,包括新衙、旧衙和贤良祠。
新衙,又名昌祐堂,是典型的泉州传统官厝,现保留四进双护厝、东西巷,四周环筑围墙,门庭广阔。
新衙俯瞰
来源:安溪文化体育和旅游局
新衙东巷北端入口处建有接官亭,门亭联为“赞元重万国,高志局八区”。
来源:安溪文化体育和旅游局
大门一联:“相门知理学,府第传乾坤”,且各进挂有康熙帝和名人的匾额、联对,高度概括了李光地在程朱理学上的成就,生动再现了其维护国家统一的功业。
来源:安溪文化体育和旅游局
旧衙又名昌和堂,主体建筑前后四落,保留清代建筑形制,反映了清代建筑的高超技艺,是典型的清代闽南建筑。
来源:安溪文化体育和旅游局
贤良祠,原为李光地读书处,其地原榕树成荫,又名“榕树书屋”。贤良祠为三进四合院式,祠前后有小桥流水,南面为临水轩、荷池,意境优美。
来源:安溪文化体育和旅游局
供稿:文化教育部
编辑:何敏君
责编:廖艳萍
发布于:北京市杨方线上配资股票,风琴配资,网络炒股杠杆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